文章来源:大众软件,2011
原文地址:https://games.sina.com.cn/j/n/2011-08-26/1108525724_2.shtml
1.与自然的联系异常密切,信仰自然,守护自然,融入自然。拥有丰富的自然知识,可以与自然界交流。他们立誓按照传统以自然的方式生活,不使用过度加工的人工制品,尤其是武器。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几点:首先,他们将整个自然界作为信仰对象。德鲁伊不同于牧师,他们没有特定信仰的神祇。他们信仰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其次,对于自然,他们是守护关系。在《无冬之夜》的设定中,“德鲁伊是大自然的守护者。”在AD&D二版规则中,德鲁伊又被描绘为“自然的祭司和荒野的护卫者”。他们主要“承担保护荒野的职责——特别是树木、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和农作物”。战乱年代,他们的任务则往往是保护自然使其恢复到战前状态,比如《魔兽世界》就将德鲁伊定义为“世界的守护者”,致力于抚平大自然在战争中的创伤。
身为自然的守护者,德鲁伊往往拥有一定的源自自然的力量,他们掌握着大量的自然知识,可以辨认出所有的动植物,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穿行,不受任何自然物的蒙蔽和伤害。如AD&D第三版规则中的穿林术(德鲁伊能以正常速度在带刺植物、茂密树林或类似的地形中行走,而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无踪步(德鲁伊在自然地形上不会留下足迹,而且不会被追迹)和抗自然诱惑(德鲁伊对精类生物法术型能力的豁免检定具有4加值,即能够抵抗精类生物的自然法术)。此外,德鲁伊的自然力量还表现在,他们有能力通过一些法术与自然生物沟通,并借用它们的力量来送信(法术“动物信使”)、获取情报(2级法术“动物交谈”和3级法术“植物交谈”)、通过命令、魅惑或召唤的方式使其为自己作战、甚至与动植物成为永久的伙伴(例如法术“化兽为友”)。在另一些情况下,他们可以控制自然元素的力量并使用非常强大的自然魔法。在《暗黑破坏神Ⅱ》中,德鲁伊被设定为“像自然界的主人那样,他们能控制大自然的生物和大自然神奇的能量”。
尽管拥有力量,但德鲁伊们并不认为自己真的是自然的主人。相反的,他们试图完全融入自然,以最自然的方式生活,以表达自己的信仰。正如D&D第三版规则所说:“德鲁伊可以操控暴风狂怒的力量、旭日温和的力量、灵巧的狐狸、凶猛的大熊,但德鲁伊并不自以为是大自然的主人……德鲁伊的力量并非源自对自然的控制,而是源于与自然的和谐。”《魔兽世界》的大图书馆中的一段记载从德鲁伊的起源上表明其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第一位德鲁伊是“月亮和白色雄鹿的儿子”“大地的孩子们把他当作自己的兄弟,并且发誓要帮助他看护生命的田野以及大地母亲所热爱的一切。”
德鲁伊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还表现在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战斗方式上。他们离群索居,大多数时间都在野外度过。他们建造小型草坪,原木,和石制小屋,并且多生活在“神圣的小树林”中。如果没有树林,任何自然、狭窄、远离人世的领地都能成为他们的安居之所。在战斗方式上,德鲁伊们受传统誓言约束,不能使用经过过度加工的人工制品,尤其是金属,因为“它们会妨碍德鲁伊努力体现的纯粹、原始的自然。”因此德鲁伊不能使用剑,只可使用杖类、锤类武器、弓箭或匕首。他们不能穿戴金属盔甲,只可穿戴布衣及皮衣,只可使用木制的盾。在他们的装备中往往随身携带槲寄生和冬青。
2.拥有来源于自然的魔法力量,可以变身为动植物,用魔法召唤动植物伙伴,以及控制自然界元素如风、火、水、土等。德鲁伊们在魔法上的最大特点有两个:一是他们魔法力量的来源并非源于神,而是源于自然。第三版规则书中明确地提到,“德鲁伊施放神术的方式和牧师十分相似,但他们的法术来源于自然的力量而非诸神”;二是他们的法术具有仰仗自然之力的特点,例如召唤动植物协同作战,使用元素魔法的力量等,《暗黑破坏神》的职业设定说得很全面,“德鲁依教徒同时控制着自然的力量和魔法的精华,他的自然力量赋予他控制火、土和风的能力,和大自然最初的契约允许他支配很多的野兽和植物,召唤鹰、狼、藤蔓,甚至自然界的精灵也要听命于他。”
在自然魔法之中,令人印象最深刻,也最有特色的,是德鲁伊们可以变形为动物或植物:“他还可以转换自己的形态,例如变成一只巨大的熊或者是一匹可怕的狼,然后用这些形态更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力量。”正如《暗黑破坏神》的职业设定所说,“也许这些德鲁依教徒的最值得注目的技能是变身成各种动物。”第三版规则书的规定是,只要到达一定的等级,德鲁伊们可以变身为任何自然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动物变身术、化木术)。熊、狼、豹等凶猛动物是德鲁伊的常规变身对象,但德鲁伊有时也会变身为猫头鹰、乌鸦等带有预言色彩的动物——这里最好的例子恐怕就是崔三爷(注:著名的黑暗精灵游侠崔斯特·杜垩登)的老师巡林客蒙特里了。
德鲁伊变形概念图
3.作为个体的德鲁伊平时多在野外离群索居,而从团体上看,存在一个神秘的世界性德鲁伊组织,有奇特的入会仪式,所有德鲁伊都以兄弟姐妹相称。此外,德鲁伊有独特的文字和秘密语言。在奇幻世界中,德鲁伊们的居所的确远离人群,靠近自然。规则书在描述德鲁伊时说,“德鲁伊也许会居住在小镇中,但多数时间总是在野外度过。即使在大城市市郊也常常有德鲁伊林地,狭小、自然的隐蔽所,德鲁伊在此生活并且精心保护它。沿海城市旁边的隐蔽所常常是一个与城市邻近的孤岛,德鲁伊在那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例如《暗黑破坏神》游戏设定中的这一段:“从东方魔法氏族独立出来的德鲁依教派的信徒们在斯考斯格林的北部的森林中继续钻研着那些不可思议的魔法。他们通常远离人群,居住在用葡萄树和常春藤遮盖的巨石城堡中,只效忠于部落的首领。”
德鲁伊离群索居,生活在橡树和巨石阵之间
尽管离群索居,但德鲁伊们有不广为人知却又十分强大的世界性组织。“虽然大多数人认为德鲁伊性格孤僻,毫无组织,但实际上所有德鲁伊都属于一个超越政治界限的世界范围的团体。想要成为德鲁伊的人通过神秘的仪式才能被这个团体接纳,其中还包括了不是每个人都能生还的试炼……所有德鲁伊名义上都是德鲁伊社会的一员,虽然一些德鲁伊与世隔绝到从未见过高阶成员或参与德鲁伊聚会。所有的德鲁伊都互相承认为兄弟姐妹。”在著名的“被遗忘的国度”设定中的“竖琴手联盟”就是一个典型的德鲁伊组织。
与神秘组织相对应的,是奇幻世界中德鲁伊们使用的秘密语言。规则书上这样写道:“他还能使用德鲁伊语,这是只有德鲁伊才会使用的秘密语言,此语言禁止外传。德鲁伊语有独特的文字。”不过这种语言的表达能力是有限的,其意义主要在于辨认同伴:“德鲁伊语言的词汇只限于处理自然和自然事物。德鲁伊警惕地看守这种语言,这是一种可靠的辨认对方的方法。”
以上是我们熟悉的奇幻世界的小德——将整个自然视作信仰对象,守护自然,拥有自然力量但仍然力图和自然保持最和谐的关系。
还记得贾希拉和竖琴手联盟吗?
三、小德亲子鉴定结果
从德鲁伊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上,我们可以找到他与历史上的督伊德教的关联。换句话说,德鲁伊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完全可以追溯到历史上的督伊德教。
首先,德鲁伊不侍奉特定神祇,而是信奉自然这一点和督伊德教合拍。从前文的历史概述中我们知道,督伊德教是原始宗教,主要信仰的是以自然物或自然力为原型的神,且大多数神都带有动植物崇拜的痕迹。其次,虽然我们没有在督伊德的相关记载中看到督伊德教徒守护自然的直接证据,但是对自然的守护可以作为二级推论存在:既然前提是督伊德教崇拜自然,自然对于他们是神圣的,那么他们当然会尽可能地守护它。再次,拥有自然力量这一点也可以得到充分理解。拥有自然知识被看作德鲁伊自然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点的历史对应,是督伊德作为教育功能的承担者,是唯一掌握知识的阶层。在对任何事情都缺乏了解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而他们掌握的自然知识实际是非常实用的技巧,着眼于通过辨识动植物、识别危险的自然环境以趋利避害,恰好对应德鲁伊法术中的“穿林术”“无踪步”“抗自然诱惑”。此外,德鲁伊控制动物的法术其实就是原始社会时期人对动物的控制,使用元素魔法则对应着人们对风力,火力,水力等自然力量的运用。
德鲁伊使用的元素魔法是古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体现,只不过形式稍微夸张了一点,而且大多用在无用的地方—比如这个“弯水术”——除了可以拿来浇花浇人洗牲口以外还能干嘛?
至于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现知的督伊德教义中,的确没有一条明确地提出这一点。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相当现代的理念。这个理念的前提,是人已经基本脱离了自然生活,有能力在全人工环境下存活。如果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考虑,我们会发现,在信仰督伊德教的时期,古凯尔特人刚刚进入铁器时代,当时尚落后的社会历史条件使得人的生存不能够脱离自然而存在,因此德鲁伊教徒虽然没有在教义上提出,但却践行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而这一事实为德鲁伊的自然倾向作出了合理的历史解释。
此外,德鲁伊的武器使用限制也有历史依据。铁器时代到来前,刀剑并不普及,当时的主要武器就是棒类,锤类,弓箭等原始武器,金属铠甲还未出现,护具仅限于皮衣和布袍。可见德鲁伊的武器限制,实际与督伊德教时期刚进入铁器时代的社会现实相吻合。
不知为何规则书中的德鲁伊形象都拿着刀,新版规则书的盔甲看上去更像鳞甲而不像普通皮甲……莫非给规则书作画的人没看规则书?
从德鲁伊拥有的源于自然的魔法力量来看,仰仗自然之力的魔法与自然信仰无疑是直接相关的。前文在对督伊德教进行介绍的时候,曾经提到督伊德教具有许多神秘的仪式,例如白袍祭司持金镰采集槲寄生,这些看上去具有魔力的仪式到了奇幻世界中就变成了货真价实的魔法。前文同样分析过,对野兽和植物的召唤对应着现实世界对自然生物的利用,例如驯化狗和马,而让“自然界的精灵听命”实际就是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运用火力,风力,水力等等。
在所有这些魔法之中,前文特别强调了变形术。德鲁伊们的变形术值得关注,因为这种夸张的魔法形式比较彻底地体现了德鲁伊和自然的联系。尽管督伊德教并没有高级祭司变形成动物的记载,但模拟动物形态作为原始宗教仪式一大特点的事实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知,德鲁伊教并不单纯取材于督伊德教,而是参考了大量其他的原始宗教和异教仪式。这恰好同人们对于督伊德教的态度相吻合:自从这个神秘的宗教在组织上消亡之后,人们就习惯于将它当作异教的总代表,将一切和异教有关的事务都与督伊德教相联系。
此外,尽管从大的范畴来说,德鲁伊们的变形术与督伊德教的联系并不非常紧密,但是从变形术的一些细节来看,与督伊德教还是存在历史联系的。例如,动物崇拜在古凯尔特人中十分盛行,崇拜的对象包括熊、蜜蜂、野猪、公牛、猫、奶牛、鹤、鹿、狗、海豚、龙、鸭、雕、狐狸、山羊、鹅、野兔、马、水獭、猫头鹰、渡鸦、蛙、鱼、蛇、天鹅、牡鹿等。而德鲁伊变形成的自然生物一般就是这些。除了这明显的关联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不少德鲁伊变身成乌鸦的记录(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冰与火之歌》第四卷中具有预言和释梦能力的乌鸦),而恰恰是乌鸦在凯尔特人的信仰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种鸟由于喜欢聒噪,能够模仿其他动物的声音而被喻为神的使者。又由于它的通身黑色所产生的神秘效应,乌鸦与巫术、预言和仲裁密切相关。
在《魔兽世界》中,德鲁伊也可以变形为乌鸦—很明显,暴雪设计职业的时候做了功课
在观察这种历史联系的时候,我们必须谨慎,因为对德鲁伊的所有研究使用的都不是第一手材料,而是第二手描述。这种局面,正如前文所述,是由于德鲁伊教缺乏言传传统而导致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德鲁伊教在实际上灭亡了。那么它们的历史是谁在描述?为了什么描述?我们依据的原始资料来源于恺撒、老普林尼和圣帕特里克。其中较为可靠的,是恺撒和老普林尼的资料。这两人都是古罗马人,生活时代都在公元1世纪前后。想要回答上一段的问题,就要弄清他们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下关于德鲁伊的篇章。
历史资料表明,两人都是在戎马倥偬的背景下,对自己的敌人进行记录:普林尼曾任西班牙军事总督,而恺撒写下高卢战记之时正在出征高卢。这就影响了记录的客观性和纯洁性——无论是猎奇或政治目的,都会造成对事实的扭曲和偏见的形成。即使退一步,承认罗马人的初衷是不含偏见的,因为双方的敌意和不理解,记下的内容也难免偏颇。最糟的是,德鲁伊的全部记录都一边倒地都出自“敌人”之手。基督教对德鲁伊教的传播和形象塑造更为扭曲,因为两者在教义上充满严重的竞争和冲突。罗马帝国至少允许思想多元,但基督教却要求教义一元大统。在这种情况下,要基督教信徒公正地传播德鲁伊教的教义无异于与虎谋皮。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回顾真实的和虚构的小德时,不断地感受到历史的扭曲状态。例如,在奇幻文化中德鲁伊教徒们是“与世隔绝,远离人世”的,但是历史上的督伊德教徒却并非如此。在前文的记载中我们特别提到,督伊德教渗入凯尔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德鲁伊作为祭司与国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古代的督伊德们是积极参政,且享有极高社会地位的人,并非躲在小树林里不问世事的闭塞教徒。那么,到底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历史偏差呢?笔者认为,这和督伊德教因为在政治上过于强大,威胁了罗马帝国统治从而遭到罗马帝国的毁灭有直接关系。
再比如德鲁伊的世界组织。虽然我们能在历史中找到根源,但是奇幻文化对于德鲁伊世界性组织的描述无疑进行过夸张化处理。督伊德教在它盛行的年代中的确是凯尔特人的世界性宗教。奇幻文化中德鲁伊的组织设定,很明显地搬用了渗入凯尔特人生活,影响无处不在的督伊德宗教组织。但问题在于,督伊德教的宗教组织并非是秘密的,也完全没有必要采用秘密的组织形式,因为这种宗教在它盛行的时候完全是合法的。一度光明正大的督伊德教变成了充满神秘色彩的秘密组织,其原因大概在于基督教徒的不理解。对于基督教徒来说,督伊德教作为异教,从宗教仪式到教义都难以理解,因此充满了神秘色彩。这种神秘的气氛扩张到宗教组织,就是秘密的地下组织。显然,有关德鲁伊教离群索居和组织神秘的描述,实际采用的是基督教的视角。
同样由于视角的限制而显得奇特的还有语言问题。前文提到,督伊德教因为盛行言传的传统,缺乏文字记载,从而导致其历史的失落。但现代西方盛行语言记载教义的传统,且深受基督教影响,因此很难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宗教。于是他们在奇幻文化中就创造了一种德鲁伊语言,甚至还发明了一套文字系统,来弥补督伊德教的“不足”。所以,德鲁伊语言虽然有历史来源,但却并非源自督伊德教。它的来源也是基督教的历史记载传统。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开篇提出的问题,整理一下这份亲子鉴定报告的结果吧。我们熟悉的小德,奇幻文化中的德鲁伊,在血缘上确实与已经湮灭的督伊德教一脉相承,在历史的基因上,这两者是不折不扣的父子。不过,由于父亲早夭,小德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罗马帝国、基督教、原始宗教和其他各种异教。这些因素不断改变着它的外貌,最终使它成为和父亲督伊德教截然不同的个体。
新德鲁伊教徒,请注意他们不伦不类,融合了多种风格,堪称混搭潮人的着装。这也督伊德——德鲁伊扭曲的历史传承的完美体现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