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游戏精神 | 离线·长文
编辑游戏为什么如此吸引人?为什么我们反复在《超级马里奥》中将怪物踩在脚下,在 Flappy Bird 中操纵小鸟避过管子,在《我的世界》中建造城邦,在《魔兽世界》中击杀 Boss 而乐此不疲?游戏对人的吸引力根植于人类本性之中,从远古的狩猎采集时代到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人们始终遵循同一种“游戏的精神”,它使玩家在虚拟和现实的边界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约一万年前,欧亚大陆。
第一缕阳光穿过草屋的窗户,照耀在狩猎采集者甲身上。丛林的清晨热闹起来,猴群长啸,鸟类啾啾,大型动物穿过森林引发的尖叫声此起彼伏。甲坐起来伸伸懒腰,他的伴侣乙、孩子丙和母亲丁相继醒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了一些昨天采摘的野果。随后,甲随着部落里的其他男性一同到森林里狩猎,乙和部落里的女性一起去昨天发现的山谷里采摘果子及植物,丙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丁则和部落的其他老人一起晒着太阳,挑拣食物,加工留在村子里的备用工具。
公元 2014 年,魔兽世界。
狩猎采集者甲的后代,现代智人甲打开电脑,连上网络,登入《魔兽世界》。艾泽拉斯大陆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他名为“甲的圣骑士”的角色身上,阳光在牛头人战士的铠甲尖角上闪烁。南贫瘠之地的清晨,长颈鹿悠闲漫步,羚羊小步快跑,平原狩猎者虎视眈眈,又是忙碌的一天。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玩家,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游戏究竟为什么那么吸引人?游戏对人的吸引力究竟源自何方?
随着游戏对当代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是学界,整个社会的精英人士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来自各个学科的学者利用自己所熟悉的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或者行为学知识,试图理解游戏的魅力。政治家们为游戏对玩家的吸引力所震惊,并进而督促手下的智囊想明白这一切究竟为什么发生,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实际上,无论喜欢与否,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游戏的世界中。
新一代的零零后、一零后,从婴儿时期起就通过 iPad 等平板电脑接触游戏,又在手机游戏的陪伴下长大。移动设备的普及使许多之前游戏所没能影响到的玩家有了游戏的条件。通过主宰他们的碎片时间,游戏逐渐渗入了他们的生活。网页游戏的流行,以及其无需客户端的优点,使游戏悄然无缝地渗入了人们的工作场所。任系和索系掌机,以及加入了微软的三方博弈主机平台则不断将手机游戏拓展出的新玩家固化为游戏消费的生力军,以及将已经是玩家的群体按照对游戏的爱好进一步分群分层。
在这个游戏的时代仍不是玩家的那些群体,也处于游戏的影响辐射圈之内:无论是手机应用、杂志、海报还是主流电视台的游戏广告,游戏都已经占据了主流媒体,一天 24 小时,只要你处于大众传媒的轰炸范围,就能接触到和游戏有关的信息。就算你不读书不看报不刷微博知乎,无论是上班、坐地铁、还是在公交车站,甚至菜场,都处处见得到玩游戏的人。
游戏就像《口袋妖怪》世界中的小精灵,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的召唤。你可以选择养或者不养,但你无法否认它的存在,也无法无视它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时代,人人都可以,人人也都应该,在充分理解了游戏的本质和游戏的精神之后,成为一名游戏化设计师。
这并非天方夜谭。互联网时代 MOOC 平台以及众包式知识平台的涌现,使得获取知识和技术变得前所未有地容易。各种各样的可视化编程工具以及游戏开发组件都降低了个人开发游戏的门槛。近年来独立游戏逐渐崛起正是得益于互联网降低的技术门槛;这些更注重人文精神,注重玩家体验,注重成长和意义的游戏,也正反映出玩家的需要及玩家群体强大的创造力(很多独立游戏开发者都是普通玩家)。在这种背景下,每个人和游戏化设计师之间所隔的,不过是观念的启蒙、动手的勇气以及学习能力而已。
游戏化真的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富有创意、更有效率也更愉快。在单纯地消费了游戏的乐趣之后,让它在更深的层次为你的生活和工作服务,肯定它对你精神生活的影响和价值,可以使你逐渐成为更好的人,使你与游戏的关系更健康,也能使你身边的人更包容你对游戏的热爱。毕竟,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固然美好又有成就感,现实却可能更棒,更超乎想象。
保持玩家之心,享受游戏给你带来的乐趣和感动,但不要忘记张开你的游戏化设计师之眼,思考游戏中哪些机制或者创意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为你所用。
本文摘自单行本电子书《寻找游戏精神》(离线·长文),纸质版刊载于《离线·开始游戏》。作者刘梦霏(@Felania Liu),游戏研究者,中国电子游戏研究协会(Chinese DiGRA)副会长。
文章来源:知乎
原文链接:寻找游戏精神 | 离线·长文 - 知乎
- 0
-
分享